2024年4月5日 星期五

[英劇] Fool Me Once (2024)

 Netflix 上熱門的懸疑劇Fool Me Once在一場未解的謀殺案中拉開序幕。女主角Maya是個退役的軍人,曾經在戰場上大殺四方,卻因為濫觴平民遭到爆料而被迫離開軍旅生涯。而她的丈夫Joe,在一個夜晚與她走在路上時,遭到不明人士殺害。就在警方如火如荼調查的同時,最詭異的事情發生了:Maya竟然在女兒房間的安全攝影機內,發現了Joe竟然在她出門時進入過女兒的房間!攝影機拍下了Joe的背影,而Joe身上的綠色襯衫也在衣櫃內不見蹤影。

事情至此,開啟了一連串的謎團,Joe的死和姐姐Claire的死似乎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而Joe是否真的死亡也是個未知數。每一集都有新的線索,讓觀眾對於真凶與事情的真相有新的猜測,而隨著劇情發展,也有越來越多角色牽涉其中:Joe的製藥家族、調查案件的警長、解密的駭客、多年前Claire的一段情、Joe當年在貴族學校的同窗意外死亡。

到了故事最後來了個大反轉,把劇情推向高潮。我自己覺得整體推理與時間線算是完整,也沒有很大的邏輯破綻,收尾也不會太過倉促,算是非常好看的懸疑劇。


2024年3月26日 星期二

[美劇] 3 Body Problem S01 三體

久聞小說大名,之前沒有機會去看,一直到最近聽說Netflix出了劇,一個週末就把八集看完。整體而言,節奏緊湊、非常精彩。以沒有看過小說的觀眾而言,雖然少了每個轉折的細膩烘托,卻多了大製作畫面的震撼。

故事從文革場面開始,年輕的葉文潔被迫目睹身為學者的父親遭到批鬥而死。紅衛兵拿著打倒舊時代權威與信仰的大旗鬥爭,卻沒有意識到,他們也正服膺於新的權威與信仰,而操縱他們背後的大手又是如此的骯髒自私與不堪。葉文潔也許就是那時候開始對人類文明失望的。憑著她在科學的天賦,葉文潔被軍隊徵招到了偏遠的雷達基地服務,在偶然的機緣下,她和三體的外星人聯繫上。

劇情接著就在今昔交錯間展開:今日的英國牛津,有著一群頂尖的科學家,他們不約而同地感受到一股神祕的力量在影響他們──眼球前方跳動的倒數計時器、神秘人留下訊息後在監視紀錄上消失、接連死亡的科學家。最為離奇的是一個莫名其妙出現、超越現代所有科技的VR頭盔──把它稱之為VR都有點低估了它。戴上該頭盔,能夠進入一個體感與真實世界幾乎雷同的擬真遊戲,而在這個遊戲裡,玩家的任務,是要拯救一個受到三顆恆星牽引的文明,避免其滅亡。擬真遊戲每個場景與設計都非常用心、充滿創意,其中最讓我震撼和莞爾一笑的是遊戲裡由蒙古帝國的古代人翻牌的方式演繹電腦二進制的計算機。

隨著故事推進,觀眾隨著英國科學家的角度,漸漸了解了三體以及他們對地球的威脅。在科學家絞盡腦汁要解決問題的同時,劇情的主軸也不斷回到開端對於信仰的挑戰:葉文潔以及她的一幫信眾把三體人稱為Lord,看似危害人類的邪教般荒謬可笑,不過反觀人類文明可是曾經創造出文革如此浩劫的,我們真有比三體人高明?至少,三體人是不善掩飾與說謊的。

劇集要在有限的集數內呈現原著中精華的內容,避免過多的理論分散觀眾注意,又要添加國際元素吸引不同的受很精彩,讓我這個平時沒有特別喜歡科幻的觀眾也能欣賞得很過癮。

2024年2月29日 星期四

[電影] The Guernsey Literary and Potato Peel Pie Society (2018) 真愛收信中

原文超長的片名加上歷史背景,讓我一開始擔心是不是冗長沉悶的題材,幸好在電影開始不久,就沉浸到故事中。背景設定在二戰後,而地點則是在根西島。

根西島曾在二戰時遭到德軍佔領,在島民記憶裡留下不可磨滅的創傷。這些創傷在戰後被深埋,使得表面平靜的生活暗藏波濤洶湧。而種種的前因後果因為根西島地處邊緣,是遠在首都倫敦的飲食男女難以理解的。要不是女作家Juliet偶然收到一封來自根西島的郵件,也不會開啟這趟遠從倫敦來的歷史探索之旅。

Juliet暫別未婚夫來到根西島,原本只是單純一腔熱血,想記錄島民在二戰時成立的讀書社,卻意外發現種種謎團,島民針對某些話題的禁忌、莫衷一是,都指向了讀書社的創辦人之一Elizabeth。如同很多故事慣用的敘事手法,其實從頭到尾Elizabeth都只透過眾人的回憶出現,未曾真正現身,卻透過這種各說各話的拼湊,塑造出一個熱情、勇敢又充滿理想與正義感的女性。可惜這樣的特質在亂世卻是一種詛咒──她是傳奇般的存在,然而她的失蹤卻是所有島民的痛。

故事就在Juliet一邊深挖過去一邊解謎中鋪展開來,她和豬農Dawsey的感情也因著與Elizabeth的特殊連結漸漸升溫,卻總是繞不開兩人極大的社會地位差距的隔閡。而最終謎底揭曉,Elizabeth的悲劇讓眾人痛心,卻也給了Juliet力量,她不再只是個敘事的作家與旁觀者,她成了和Elizabeth一樣對愛情勇敢的人。她的人生軌跡就此改變,也或許,這是Elizabeth留給島民最大的慰藉。


2024年1月3日 星期三

[電影] Jules (2023)

Jules用了非常有趣的方式探討了嚴肅的議題,包含獨居老人照護、老化、死亡、道別等。Jules是個駕駛飛行器的外星人,意外的迫降在男主角Milton的後院。Milton是個生活單純的獨居老人,卻漸漸感受到老化帶來的威脅,包含失智。以至於當他說出自己門外有個外星人時,大家以為他是在說笑,包含911都對他置之不理。

Milton無奈之下收容了外星人,卻意外地感受到久違的陪伴。同樣感受到陪伴的還有其他因緣際會得知此事的老人:Sandy和Joyce。Jules就如同三位老人的孫子,雖然溝通方式特殊,卻也用獨特的方式關照著老人,讓他們免於危險。而當老人們得知Jules可能是政府情報單位秘密追捕的對象時,也開始義無反顧的保護Jules,幫助他修復飛行器返回他的星球。

劇情就在追捕與修復之間賽跑,幽默、詼諧、緊張、有趣。Jules在好不容易修復了飛行器後,邀請三位老人加入他的旅程。踏上未知的旅途,或許再也沒機會回到家鄉,帶給多數的人也許是恐懼,可對於已是垂暮的幾位老人、對於被社會視為累贅的他們,這卻是個全新的契機。人世間值得留戀的,不就是這個外星人帶來的溫情嗎?

故事的結局並不是三個老人的外星冒險。Jules踏上了他的星際旅途,而隨著飛行器越飛越高,窗外的三位老人也越縮越小。終究,Jules如同老人的孩子、孫子那般,終究會有自己的路、終須一別,而能夠留下的,也只有回憶裡曾經的相伴和曾經的親情溫暖。

2023年12月31日 星期日

[隨筆] 2023

聖誕假期回到台灣,在台中的時候順便去了趟吃茶三千。這家店我久仰大名。在灣區開幕的時候盛傳要排五個小時,經過的時候都會被人龍嚇到,就算平日去一趟也要一個小時,是各路網美矽谷嬌妻的的打卡聖地。創始店在台中,店鋪是三層樓的透天,裝潢走的是純白文青風,頂樓還有空中茶園。


在台中,我們輕易地用不到十美金喝到內用限定版的酒精飲料還有招牌飲料,享受不用服務費的專人解說泡茶試喝。那一刻,我忽然就覺得很荒謬。這個劇情,多像是我的2023。相比過去很多年一事無成的年度回顧,我的2023充滿了里程碑。我達成了很多我過去好幾年不敢想像的成果,簡直就像是花了五個小時好不容易排到了人人稱羨的網紅飲料。可仔細一想,那所謂的人人稱羨、那所謂的網紅飲料和隨之而來的風光無限,其實都只是在狹隘的泡泡裡最單一最扭曲的價值觀。在泡泡外的人看來,只是一場自導自演的鬧劇。在吃茶三千創始店所在地,我們問了好幾個當地人都沒聽過這家店。店裡排隊買茶的人龍,還不如國貿大樓旁的星巴克。


而茶,究竟好喝嗎?雖然我不會品茶,但還是喝得出來,茶葉很香,茶是好喝的,價錢也不是貴得離譜。那一天,我還是喝得很開心。沒有濾鏡照片,也沒有什麼值得炫耀。生活本該就是過給自己看的,有沒有觀眾不重要。新的一年,往後的每一年,也該如此。


2023年12月28日 星期四

[電影] 元素方城市 Elemental (2023)

在回國的飛機上看了這部電影格外應景。故事用了「元素」巧妙的代表「種族」或者「文化背景」此類沉重的議題,用詼諧有趣的方式呈現火元素Ember一家與其他元素互動成長的故事。Ember的父母年輕時離開故國到了新環境,在火元素的聚落裡創立了自己的小事業。Ember的家庭就如同火,炙熱、嚴肅、傳統,父母犧牲了一切成就她,而對她最大的期待就是希望她能傳承事業。

Ember雖然脾氣火爆偶爾得罪客人,但也非常爭氣努力學習不讓父母失望,卻在一個工作的插曲中意外遇上政府檢查員Wade。Wade是水元素,家裡人人多情似水,從不吝展現對彼此的感情。兩人的感情逐漸升溫,但跨越元素愛情卻不得到Ember父母的祝福。電影非常有趣的利用在香燭上點火占卜來描繪傳統眼光中如何不看好這種水火不容的配對,但Wade卻也用創意化解了此次的挑戰。同一時間,Ember也漸漸發現了自己內心真正渴望發揮自己的才能,而非繼承父業,但卻不知道該如何向父母開口。

移民二代的掙扎,隨著故事的高潮迭起被一一攤開,當然,最後有了皮克斯動畫可愛圓滿的結局。我最喜歡的是當Ember踏上新旅程時,與父親拜別,父親還禮,是祝福,也是彌補自己當年的遺憾。

2023年10月26日 星期四

[職場] They to We —— 工作八週年紀念


一個下班後的傍晚,我走向舊金山的地鐵站,腳底傳來隆隆的地鐵聲,而隨之而來的還有從地鐵口拾級而上的風拂過臉龐,我抬頭一望,周圍是林立的辦公樓。在疫情前,這裡曾經是我天天辦公的地方,駐紮了某一部分的青春。公司的辦公室在16樓,而附近的客戶樓層就更高了,20樓、30樓都有,每天辦公只要抬頭就能鳥瞰舊金山全景,那時候,總覺得自己已經站在了雲端,把世界踩在腳底下。那時候,大家都還那麼年輕,言談間聊的都是夢想:誰去唸了MBA、誰去非洲做義工、誰踏上了環境保護的路。大家兢兢業業互相扶持衝刺過每個加班的夜晚,對於那些打混的、出一張嘴的同事同仇敵慨。能和一群志同道合優秀的同事在一座美麗的城市一起工作,我曾經覺得,那是全世界最棒的工作。There was a moment, when my job didn't feel like a job. 

後來呢?後來疫情來了,很多熟悉的人紛紛離開跳槽。留下來的我們,面對龐大的工作量、面對各種不合理的分配,扛著扛著一步一步爬到更高的職位。現在已經不流行天天進到高聳入雲的辦公室了,但我們卻真正到爬到了食物鏈的上層。在這裡,你必須搞清楚那些不斷修改的規則,不然就會被無情踐踏。

在一個尋常的例行會議中,老闆問了該不該刪掉某個不再用的檔案,優異的下屬立刻接話:

"We can delete it, but I wouldn't tell them, otherwise it's going to be a mess..."很合理,改來改去增加指示只會讓已經有如多頭馬車的team大亂,沒有要用的,我們自己知道就好。

Wow, you are "we" now and you are calling the other seniors "them"! 一向幽默的老闆順便挖苦了優秀同事。下意識裡,她已經和老闆站在同一陣線,和菜鳥壁壘分明,from they to we,而我何嘗不是?From we to they, from they to we,到了彼岸,一開始還是很難適應的。可大家都告訴我,工作嘛,誰不是逢場作戲 ?A job is just a job, and you get paid for it. 什麼價值、文化、藍圖、願景都是假的,錢多事少福利好才是最真的。原來一直以來,我才是那個拎不清的。於是,幾年來我學會了許多,我學會了表面迎合、學會了拿多少錢操多少心、學會了set boundaries、學會了冷眼旁觀。大家都說,這才是work life balance,這樣才健康,老闆和工作不該定義你的價值。可同一時間,大家也都在攀比:比薪水、比title、比房地產、比公司的午餐、比公司園區是不是豪華漂亮如迪士尼、比誰上班打混摸魚還能養老。人人滿身logo,卻總是哭窮或炫富。我始終不懂,這真的健康嗎?

一樣是在一個與老闆和下屬的會議中,老闆問起下屬住在哪裡,下屬提到了舊金山的Marina District,老闆立刻接著稱讚Marina是個夢幻的區域,並表示公司的年輕人都喜歡住那裡。是阿,那裡活躍著小酒館和獨立小店,多麼迷人,年輕人才不會開口閉口一邊說著上百萬的學區房,一邊抱怨多少薪水拿去繳房貸卻住在個小黑屋。如今我還是在舊金山的辦公室工作,可是,我已經不再是那個住在舊金山的年輕人了。或者,我已經不再年輕了。

我已經工作八年了,我不會天真地說薪水和福利不重要。夢想與熱情不可能支持勞心又勞力的工作。可我也明白,那些銀行帳戶裡的數字或是錦衣玉食的生活最終餵養的都是一顆玻璃般易碎的虛榮心。而那些攀比所帶來幽暗的沾沾自喜,其實只是反映出內心的匱乏,是再多的收入與消費都填補不了的匱乏。我這才猛然發現,工作曾經帶給我的,是開闊的胸襟、是豐盈的精神世界,伴隨著一顆年輕的心。這些珍貴的資產卻在職場爬梯的過程中一點一滴被丟失了,稱之為成長,而至此,我也拿到了和老闆統稱we的門票。

From they to we,成長是好事,我不可能回到過去也不想回到過去,但我為那些丟失的珍貴資產感到可惜。我希望我能重拾它,哪怕不容易、哪怕經常身不由己。我依舊努力著不讓自己被工作定義,畢竟工作不可靠,昨日的業界金童,今日就上了裁員名單。同一時間,我依然堅持在工作之中追求虛榮心之外的價值。我還是喜歡學習、樂於當年輕同事的導師、勇敢接觸新奇古怪的客戶和交易。即使看了很多次,我還是覺得辦公室望出去的景色很美,林立的高樓像電影場景裡才會出現的國際大都會,而我就是劇情裡努力過日子的人。在這個故事裡,我未曾老去,and my job is more than just a job.

[職場] 旅人與藝術家──工作七週年紀念

[職場] 生意人──寫在工作六週年前夕

[職場] 人間煙火──寫在工作五週年前夕

[職場] 帶髮修行——工作滿四週年紀念

[職場] 在快車上──寫在工作三週年前夕

[職場] 井裡井外──寫在工作兩週年前夕